应大力整治食品保质期标注乱象
2025/05/05 | 作者 周兼明
摘要:媒体报道称,出台该办法,是为了解决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找不到、看不清、不易算”等问题,进一步规范食品标识标注。
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这样的烦心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难找,找到了生产日期,还要找保质期,计算后才知道是否过期。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出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将与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同步实施,解决消费者关于食品标签的烦恼。媒体报道称,出台该办法,是为了解决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找不到、看不清、不易算”等问题,进一步规范食品标识标注。
有报道显示,去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曾发布了《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由于该公告属于“鼓励”性质,留有操作的弹性空间,导致企业执行力度参差不齐。此次出台的监督管理办法,提升了监管力度,明确了处罚措施,从法律上弥补了监管的缺位。值得一提的是,该办法从2027年3月16日开始施行,算是给食品企业留够了修改执行的时间。
有网友嘲讽,走进超市就像踏入了食品厂商精心设计的“保质期迷宫”,寻找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成了考验眼力的“寻宝游戏”。你要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角落的微小字迹,才可能找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品包装上的关键信息往往被安置在最不显眼处,多采用与背景色相近的颜色印刷,让消费者在快速浏览时难以察觉。这些关乎食品安全的重要信息,字号往往比广告语小得多,排版密集度也堪比药品说明书,对老年消费者尤其不友好。这种设计并非无心之失,而是食品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开封后保质期”则为另一个模糊地带。大多数包装食品只标注了未开封时的保质期,对开封后的安全食用期,往往语焉不详。一罐花生酱在未开封时,可能保质期两年,但开封后的安全食用期可能只有两个月。这种对保质期标注的信息不完整,让很多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食用了已滋生细菌的食品。有实验显示,开封后的食品微生物污染速度,是未开封状态的3到8倍。食用油一般未开封的保质期为18个月,一旦开封,易发生氧化酸败,不仅口感变差,并会滋生有害物质,通常需在3个月内用完。这些食品安全的关键风险,消费者却极少在包装上得到明确警示。
从这些食品保质期标注乱象,我们可以看到,所谓“食品保质期”往往并没有基于严格的科学实验,而是食品厂商在平衡食品安全和商业利益后,做出的折中选择。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有大量食品保质期的确定,只是依据行业经验而非科学测试,尤其是那些低水分、高糖或高盐的传统食品。“加速试验”是食品行业确定保质期的常用方法,即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测试食品变质速度,然后推算出常温下的保质期。然而,这类实验,常常低估了跨地区运输、储存等环境的温度波动,使不少食品在标注的保质期内提前变质。
某食品品牌的市场总监曾私下坦言:“我们当然希望消费者关注品牌和产品优点,而不是首先去找那个可能影响购买决定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段话道破了食品行业故意弱化保质期等关键信息的普遍心态,目的无非是想通过模糊保质期,来延长食品的销售周期,减少临期食品带来的损失。因为保质期一旦被清晰标注,消费者很容易判断食品是否临近过期,那些临期食品可能会无人问津。将保质期“藏起来”,消费者购买时难以察觉,就增加了这些食品的销售机会。
这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保质期是保障食品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变得不清不楚,等于剥夺了消费者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重要权利。过期食品会滋生大量的细菌、霉菌及毒素,食物中毒、肠胃疾病甚至癌症等健康问题,可能会因我们误食过期食品接踵而来。
从市场秩序看,保质期乱象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那些规范标注保质期的企业,可能因消费者更易发现其食品临近过期,在销售上处于劣势;而那些违规操作、模糊保质期的企业却因此获利。这是对遵守规则企业的不公平,不利于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要改变这种食品保质期标注乱象,完善法律法规是关键。如今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保质期标注的各项标准。如要求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到期日应以白底黑字等对比明显的形式标注;字体高度不小于3.0毫米,包装最大表面面积小于35平方厘米的,字体高度应当不小于2.0毫米;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需在包装上设置独立区域具体标注等。该办法还明确规定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提高了企业的违法成本,落地施行后肯定有助于改变当下食品保质期的乱象。
新法规实施后,加强市场监管很重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监管检查的频次,建立常态化的抽检机制,对发现的保质期标注问题要及时曝光,并依法追究责任。不仅要处罚生产企业,对销售违规食品的商家也要一并处罚。同时,还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对食品保质期的实时监控和追溯,提高监管效率。
食品保质期标注乱象,看似是一个小问题,实则是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健康和社会诚信的大问题。只有当食品行业建立起以消费者健康为核心的价值伦理,将食品的新鲜度、安全性置于营销策略之上,我们才可能迈向一个食品安全的时代。食品生产商与销售商应当意识到,每一份被放上货架的食品,都是食品行业对消费者生命和健康的承诺。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