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助中国煤矿增收提效
2025/05/05 | via. 媒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
摘要:梁云峰说:“智能化建设除了改善劳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还会变更生产关系,重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带动全价值链提升。
在中国陕西省的黄土高原地区,煤矿开采长期以来都是高强度劳动与高危作业环境的代名词,而大海则煤矿正在改写这个行业的规则。这座隶属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的国有大型煤矿,即便在煤价下跌的时代仍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并且在2024年实现了约40%的利润率。
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云峰是大海则煤矿的转型设计师。他在今年2月接受中文刊物《智能矿山》采访时表示,大海则煤矿的成功缘于对智能化的投入。
大海则煤矿占地面积达266平方公里,可采储量高达32亿吨,年核准产能2000万吨。该煤矿矿井定员仅为980人——与传统煤矿相比大幅精简。煤矿员工管理着5G联网的机器人、采煤机、掘进机等。
新疆准东宜化五彩湾一号露天煤矿的控制中心内,驾驶员在通过智能系统远程监控无人矿卡有效运行。
在地下640米深处,采面设备与惯导系统等联动,自动修正规划截割曲线,规划误差小于5厘米。梁云峰说:“井下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减至4人。”
2024年中国煤炭价格下跌,大海则煤矿仍实现91亿元人民币营收,利润高达38亿元——利润率足以比肩奢侈品品牌。大海则煤矿证明,智能技术有能力保障生产力与盈利能力。
中国的智能化革命并不局限于煤炭行业。北京正为钢铁、化工乃至几乎所有重点工业领域打造智能化样板。不过,梁云峰坦言,实现转型并非易事,管理层遭遇了来自员工的阻力。“存在认为智能化是全过程自动化,完全无需人员参与的片面认知……对使用智能化系统装备有抵触现象。”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改变想法。梁云峰说:“智能化建设除了改善劳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还会变更生产关系,重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带动全价值链提升。”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