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清仓”小米, 一场价值18亿的分手
2025/05/05 | 记者 陶娅洁 | 编辑 张轶骁
摘要:美的库卡机器人作为战略转型的范例,已经深入涉足消费电子、半导体、医疗以及汽车零部件等高端领域,匹配精密装配需求。
家电巨头美的最终选择彻底清仓手中持有的小米集团股票。
据美的集团公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在金融资产投资一栏中,美的持有小米集团股票期末账面价值变成了0,出售金额9.01亿元。
十年间,从曾经的相亲相爱到如今分道扬镳,在这个过程中,小米的业务早已不止是手机,而是大大拓展至汽车、大家电等范围。在互联网圈内,小米公司也颇具“网红”属性。
美的也早已不是传统家电厂商的模样,而成为了一家覆盖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等业务的科技集团。
至2024年12月31日,美的持有的小米股票期末账面价值已经归零。这一减持行为虽然让美的错过了小米在2025年初的大幅上涨,缩小了潜在获利空间,也反映出两家公司关系数十年来的微妙变化。
从联合走向“分手”
美的与小米的“蜜月期”,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彼时,二者以相互交叉持股方式进行合作,布局移动互联网时代。
据美的历年财报,美的对小米的最初投资成本达12.73亿元。虽然当时小米以手机业务为主,智能家居布局尚未成型,但美的看重其互联网基因与生态链整合潜力。
在2014年12月末,美的也发布公告称,向小米定向增发5500万股,价格23.01元/股,募资不超过12.66亿元。定增后,小米智能硬件生产公司小米科技持有美的1.29%的股份。
“联姻”成果很快显现。在二者官宣合作半年后,小米美的联合发布了首款智能空调——美的“i青春”智能空调。据悉,该空调内置了小米wifi模组和蓝牙模组,通过联网与小米智能家居进行交互。而后随着关系升温,双方在产品上也进行了多次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小米登陆港交所初期、股价破发之际,美的也没有减持小米股票,直至2020年。
据美的历年财报披露,2020年,美的首次减持小米股票,套现8.76亿元。随后在2023年,美的再度减持小米,套现5918万元。最后就是这一次,2024年美的彻底清仓小米,套现超9.02亿元。粗粗计算,美的集团三次出售小米股票,共套现约18.37亿元。
从财务角度看,美的可能认为小米股价已超过其预期目标价,于是选择获利了结。美的集团证券部有关工作人员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清仓小米属于正常的投资行为,没有特殊原因,日常也没有参与小米的经营管理。年报中美的其实也投资了很多其他企业,有进进出出也很正常。
一个略有争议的话题是,自2025年开年来,小米股价有了一波猛涨,让一些人感叹“美的清仓得太早”。
不过,从过去一两年来小米股价的震荡态势看,适时卖出也不失为一种稳健的投资策略。
并且相比初始投资的12亿元,美的在小米身上已经赚到了近5亿元。
另一边,过去一年里,小米的增长虽创新高,但也充满着不确定性,特别是电动汽车业务。
具体来看,小米汽车首期投资超100亿元,虽然在2024年交付了近14万辆SU7系列车型,但业务全年经调整净亏损达62亿元。有关雷军“亏本卖车”的争议也一直存在。
对美的而言,2024年,其海外营收占比已提升至41.52%,旗下自有品牌在多个国家和多个家电品类均取得市场突破。若想实现更强劲增长,保证充足的现金流也是必要。
业务屡屡“碰撞”
曾经的盟友,现在的对手,这句话昭示了美的和小米的现状。
随着版图扩大,美的和小米在业务上的碰撞也愈发明显。
就在3月29日,智能电动行政旗舰蔚来ET9正式开启全国交付。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以交付专员的身份闪现美的集团佛山总部,给首位车主——美的董事长方洪波进行了交车。流出的视频中二者面带笑容,侃侃而谈,还共同探讨了中国品牌的高端化之路,以及如何突破外资品牌的市场统治等问题。
鲜有人知的是,美的布局汽车产业链已有时日。
在去年4月的北京国际车展上,美的威灵汽车部件携全系产品亮相展会,展示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电驱动、底盘执行三大系统领域的增量部件。这是美的研发十余年的成果,当下客户已包括理想、小鹏、蔚来等多家主流车企的多款车型。
而在美的2024年年报中也透露,“美的与蔚来将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数字化、低碳可持续园区及智慧物流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此外,美的旗下的库卡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线。仅上海特斯拉工厂,就有600台库卡机器人参与工作。
财报显示,2024年,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占到了美的营收比重的8.26%。
当下,小米与美的在造车领域并无直接碰撞,但如美的年报所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转向生态协同”,未来二者是否会在该领域有交集乃至竞争,也很难说。
新能源汽车,只是美的和小米之间的一次“隐秘”交锋。在智能家居领域,双方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趋势更加明显。
早在2019年5月,小米首次成立大家电事业部,主要负责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品类,这也是小米白电业务加速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
此后小米家电业务加速发展。据小米最新财报显示,其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的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空调产品出货量超过68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50%。在小米2024年报发布后的业绩会上,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表示,“空调是小米的重中之重,到2030年时,小米空调要做到业内数一数二的位置。”
按照这个势头,小米势必会动到美的的奶酪。原因就在于,家用空调是C端市场,消费者并不具备绝对的忠诚度。再者在品牌营销和推广方面,美的并没有小米擅长。
因此尽管2024年美的家用空调国内和海外总销量突破7000万台,对经销商和核心技术的把控都在线,在家用空调的地位看似牢不可破,但依然无法小觑小米这个对手。
“短期看,小米对美的大家电构不成威胁,二者差距太大。但小米空调成长性很好,长期看会逐步成长为美的的对手。”家电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对《凤凰周刊》记者说道。
对于小米在大家电领域的进军,美的集团证券部有关工作人员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美的会持续在智能家电领域做好科技研发与创新,真正做好产品。
美的与小米的“较量”背后,实质上也是两种商业模式的冲突。小米依赖万物互联的生态,以更成熟的线上渠道和运营能力打开市场,美的则坚持高端制造,以全产业链的高壁垒打造产品优势。
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儿,想要占据主导地位。
美的的未来,也藏着小米的考验
当人们把焦点放在美的清仓小米身上时,也要看到,这家家电巨头的战略已悄然发生转换。
据美的集团公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4091亿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14.3%。
在营收、净利创下历史新高后,美的集团提高了分红力度,拟每10股派现35元(含税)。
此外,美的集团计划一年内斥资不低于50亿元、不超过100亿元来回购A股股份,其中70%用于注销。
通常,大规模回购会被视为积极信号,表明公司对自身前景有信心。注销股份能直接增加剩余股东的持股比例,可能推动股价上涨。
总的来看,这是美的试图提高股东价值、优化资本结构的举措。相对应的,在年报中美的也直言,要以“全价值链运营提效,结构性增长升级”为经营重点,坚定落实以自我颠覆直面挑战的经营思路。
毕竟,家电产业的逻辑已和以往不同。据家电市场咨询公司——奥维云网预测,由于部分需求被透支,预计今年国内家电零售额仅同比微增。
当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美的着力在做两件事:
一是出海。2024年年报显示,美的海外销售额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40%以上,美的系自有品牌,在多个国家和多个家电品类均取得突破,如美的系冰箱产品在马来西亚、沙特、智利等国家取得市场份额第一,家用空调产品在巴西、埃及的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居第一等。
二是拥抱智能化。美的库卡机器人作为战略转型的范例,已经深入涉足消费电子、半导体、医疗以及汽车零部件等高端领域,匹配精密装配需求。此外,美的中央研究院已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力该领域。
在刘步尘看来,美的非常希望撕掉身上的“家电”标签,美的已不再将自己定位为家电企业,而是定位为全球经营的科技企业。过去十来年美的新的投资没有一个投向家电,全是非家电业务,这意味着美的既有战略已经发生巨大转向。
从传统家电制造商走向以AI驱动的科技集团,如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所言,勇敢跳出内卷,要靠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不要在地板上卷,要捅破天花板。”
而在营收突破4000亿后,这家传统巨头必须证明:离开互联网盟友,它仍能靠硬科技与全球化,在下一个十年守住王座。
小米或许也在找寻一个答案:当资本光环褪去,它的“生态故事”能否经得起真正的考验。
ABOUT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