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多家车企门店:“智驾”集体改名,销售谨慎宣传
2025/05/06 | 作者 曹杨 | 编辑 郝琳
摘要:智驾功能不断引发的安全事故,让监管层为“智驾”踩下了刹车。
进入5月,车企“智能驾驶”宣传集体迎来了“改名潮”。
包括小米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乐道汽车等在内的车企,纷纷调整宣传话术,将此前高调推广的“智能驾驶系统”(以下简称“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在这场改名浪潮中,小米汽车无疑成为了焦点,并引发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5月4日,小米汽车在官网及App订购页面同步修改了智驾功能相关措辞,将“智驾”正式更名为“辅助驾驶”。由此,“XIAO MI Pilot Pro”被译为“小米辅助驾驶 Pro”,“XIAO MI HAD”则译为“端到端辅助驾驶”。而在此之前,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小米智驾 Pro”和“小米智驾 Max”。
来源/小米汽车App《凤凰WEEKLY汽车》截图
北京小米汽车门店的一位销售人员向《凤凰WEEKLY汽车》透露,“功能上没有变化,只是名字变了。现在,基本上全国的新造车品牌在宣传时都叫‘辅助驾驶’,不能再叫‘智能驾驶’了。”
该销售人员进一步解释道,“智能驾驶意味着全程无需驾驶员操控,而辅助驾驶要求驾驶员手扶方向盘,时刻注视前方,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同时,他还着重强调:“如果在使用辅助驾驶期间发生交通事故,责任由驾驶员自行承担。”
早在小米“智驾”更名之前,理想汽车就已率先行动。4月21日,理想汽车在宣传理想L6改款车型时,海报使用了“理想L6智驾换新版全新颜色,上海车展见”宣传语。然而,仅仅过了两天,“L6智驾焕新版”便更名为“智能焕新版”。
来源/理想汽车官方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汽车》截图
同样,以“智能驾驶第一梯队”自诩的小鹏汽车,尽管仍鼓励消费者体验其智能驾驶功能,但门店的宣传海报已变得更为谨慎,更改为“小鹏汽车AI智能辅助驾驶体验”。
来源/《凤凰WEEKLY汽车》拍摄
此外,领克、智己等品牌则将宣传范围扩大,延伸出智能、智趣、智享等概念。一位智己销售人员向《凤凰WEEKLY汽车》介绍,“智能的范畴很广,不仅涵盖智能驾驶,还包括底盘、天幕变色、四轮转向等多方面的智能化表现。”
来源/《凤凰WEEKLY汽车》拍摄
而在更早之前,特斯拉已将FSD更名为“智能辅助驾驶”,比亚迪的智驾系统“天神之眼”也改名为“驾驶辅助系统”。
追根溯源,3月底的小米SU7事件,成为了这一轮车企对智驾功能大规模“改名”的直接诱因,但根本原因在于,智驾功能不断引发的安全事故,导致监管层面采取一系列举措,为“智驾”踩下了刹车。
4月14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发文,警示消费者“警惕‘高阶智驾’陷阱!辅助驾驶≠自动驾驶”。4月16日,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车企必须清晰界定系统功能边界,杜绝夸大和虚假宣传,停止使用“自动驾驶”“智驾”等容易产生误解的表述,并严格履行用户告知义务。
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车企为确保合规经营,迅速调整了宣传话术。不过,并非所有品牌都对“智驾”宣传按下了暂停键。
在合生汇的华为销售门店及5层展厅中,“华为高阶智驾”依然是享界S9和问界M8的核心卖点之一。阿维塔11、阿维塔12和阿维塔07的宣传单页上,“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智驾3.0”也被视为阿维塔“新豪华”的重要标签。长城旗下的魏牌同样如此,全新蓝山、全新高山等车型,均将“全场景高阶智能”“全场景 NOA”作为产品亮点进行宣传。
但在“智驾”宣传亮点之下,多数宣传标识均注有:高阶智能驾驶仅为辅助功能,不可替代驾驶员操作。
来源/《凤凰WEEKLY汽车》拍摄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监管日益严格,消费者认知不断提升,智能驾驶技术将步入“平稳发育”阶段。
未来,车企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优化算法、提升技术成熟度上,努力在安全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告别过度依赖概念炒作和宣传噱头的模式,脚踏实地地开展技术研发与测试验证,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稳步前行。
ABOUT / 相关报道